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申请回避时间是什么?
释义
    回避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及程序,包括审判、侦查和起诉阶段。法庭审判开始后,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相关人员。侦查和起诉阶段应告知当事人回避申请权。侦查阶段主要采取自行回避和指令回避,同时兼采申请回避。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应自行回避,检察长或委员会可指令回避,当事人也可提出回避申请。申请回避时间适用于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程序。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分析
    申请回避时间即回避的期间,是指回避适用的诉讼阶段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等,因而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
    《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根据这一规定,审判长在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申请回避权后,当事人即可以申请有关人员回避。换言之,在法庭审判开始以后,审判长应首先向当事人告知申请回避权,然后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行使这一权利。只有这样,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审判人员、公诉人等才能被排除出法庭审判过程。
    刑事诉讼法有关审判阶段适用回避的规定,既适用于第一审程序,也适用于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起诉阶段回避的程序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确保回避制度在这两个诉讼阶段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侦查人员和检察人员在侦查、审查起诉活动开始后,即应分别向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当事人告知回避申请权。
    由于侦查与审判不同,诉讼各方在侦查阶段难以集中在同一场所进行诉讼活动,因此一般认为侦查阶段的回避应以自行回避和指令回避为主,同时兼采申请回避。但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应加强对侦查程序合法性的监督。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如果有法定回避情形的,应自行主动回避。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如果发现某一检察官有法定回避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的,可以指令其回避。同时,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当事人各方也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要求该检察官回避的申请。对于案件已被决定移送法院审判的,当事人在开庭后也可以要求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官回避。
    所以说大家要是有这方面的困扰,请大家仔细阅读整理的这篇文章,另外需要注意,申请回避时间适用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大家如果还有疑问的话,请认真咨询专业律师吧。
    结语
    回避制度在刑事诉讼中起着重要作用,适用于各个诉讼阶段。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合议庭成员等人员。在审判开始后,审判长应告知当事人这一权利,确保合法回避。侦查、起诉阶段的回避程序虽未明确规定,但侦查人员和检察人员应告知犯罪嫌疑人等当事人回避申请权。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有法定回避情形应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申请回避。对于已移送法院的案件,当事人可要求支持公诉的检察官回避。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二章 法律 第五节 其他规定 第五十九条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律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二十七条 人民陪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所在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查证属实的,由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一)本人因正当理由申请辞去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二)具有本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审判活动,影响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徇私舞弊,造成错误裁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人民陪审员有前款第三项、第四项所列行为的,可以采取通知其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在辖区范围内公开通报等措施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6: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