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防卫是否算作犯罪? |
释义 | 防卫过当属于过失犯罪,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应当预见可能发生社会危害的结果,因疏忽大意或轻信而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了过失犯罪的条件和责任。 法律分析 防卫过当一般都是属于过失罪的。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过失防卫的法律界限及其合法性评析 过失防卫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于被害人误认为存在危险而采取的防卫行为。对于过失防卫是否应当视为犯罪行为,法律界限和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过失防卫是一种正当行为,是被害人在无法判断真实威胁的情况下采取的自卫措施,应予以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反对者认为过失防卫存在误判风险,可能导致无辜人员受伤或死亡,应当受到法律制约。综合而言,为确保公平和正义,需要明确过失防卫的界限,权衡被害人的合理防卫与他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对过失防卫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估。 结语 在法律界,过失犯罪一般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构成的犯罪行为。过失防卫作为一种紧急情况下被害人误认为存在危险而采取的防卫行为,其是否应被视为犯罪行为一直备受争议。为了确保公平和正义,需要明确过失防卫的界限,权衡被害人的合理防卫与他人的人身安全,并对过失防卫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过失犯罪有明确规定,只有符合规定的过失行为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五条 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