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与准民事法律行为的差异
释义
    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需要意思表示,后者则需要。此外,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而事实行为则无此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而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决议行为则依法或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成立。
    法律分析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民事法律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件,而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件;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民事事实行为没有要求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拓展延伸
    民事法律行为与准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民事法律行为与准民事法律行为在定义、性质和适用范围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基于自愿和法律规定,通过意思表示或行为创设、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而准民事法律行为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对某些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特征的行为作出了限制或赋予特殊效力的规定。准民事法律行为的适用范围通常涉及婚姻家庭、劳动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特定领域。因此,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相比,具有更为特殊的性质和适用条件。
    结语
    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的必备要件是以意思表示,而民事法律事实则不需要。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是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事实行为则没有此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与之相比,准民事法律行为在定义、性质和适用范围上有明显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是特定情况下对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特征的行为作出限制或赋予特殊效力的规定。因此,准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更为特殊的性质和适用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二章 法律 第一节 立法权限 第十四条 授权立法事项,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及时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后,相应立法事项的授权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纲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