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残疾人能否担任孩子的监护人?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残疾人可以成为孩子的监护人,但需要具备监护能力。监护人负有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责任,包括按时送孩子上学、确保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支付义务教育杂费,并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残疾人能否当孩子的监护人 民法典残疾人能当孩子的监护人,但需要有监护能力。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所以,具有监护能力的残疾人才有能力担任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法定监护人的义务 监护人员负有保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初中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主要应承担如下义务和责任: 1、必须按时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人学; 2、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让他们中途停学; 3、应按规定,交纳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杂费;(生活确实困难,无力支付杂费的家庭可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减免)。 4、必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拓展延伸 残疾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与实践 残疾人监护权的法律规定与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议题。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残疾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担任孩子的监护人。然而,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考量。首先,需要评估残疾人的能力和适应性,确保其能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其次,要考虑孩子的最佳利益,确保他们得到全面的照顾和保护。此外,社会支持和资源的可及性也是关键因素,以确保残疾人能够有效行使监护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指导,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支持机制,并加强社会意识和包容性,以确保残疾人监护权的平等和可行性。 结语 残疾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需要具备监护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残疾人可以担任监护人。然而,实践中需评估残疾人的能力和适应性,保障孩子的最佳利益。同时,社会支持和资源的可及性也至关重要。为解决相关问题,应制定明确的法律指导,提供专业评估和支持机制,增强社会意识和包容性,确保残疾人监护权的平等和可行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五十二条 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不得以未经本人同意为由主张收养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