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第二次工伤可以申请赔偿吗 |
释义 | 1、无论是几次工伤,只要认定为工伤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赔偿。2、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3、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4、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5、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二次工伤有没有赔偿 无论是几次工伤,只要受到工伤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面申请赔偿。在受到工伤的情况下,申请工伤鉴定对员工申请工伤赔偿很有帮助,为劳动者提供了支持的基础。但是申请工伤鉴定是有时间限制的,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后30内应当提出申请,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之日起一年内应当申请,超出时间的得不到支持。所以工伤职工一定要马上申请工伤赔偿噢。 工伤能否申请二次鉴定 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者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一般来说,如果当事人及其家属对工伤鉴定不服的话就能申请二次工伤鉴定。 民工没有合同工伤可以申请赔偿吗 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申请认定工伤。工伤鉴定及工伤赔偿的方法是:一、在当地的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合法的,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二、证明劳动关系以后,在去当地的社保部门做工伤认定的申请,等认定为工伤以后,在去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伤残鉴定,只有鉴定为伤残等级以后,按照不同的伤残等级,要求用人单位和社保部门进行相应的赔偿。 第二次签劳动合同可以终止吗 不管是第一次签劳动合同还是第二次签劳动合同,到期后都可以终止。合同如果履行完毕,自然终止;如果尚在履行过程中,想终止合同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协议解除合同,即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也可以事先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有权解除合同的一方行使解除权就可以解除合同。二是法定解除,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有权解除合同的一方行使解除权就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这种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均可行使解除权。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并不必然导致解除权的产生,因此,解除权的行使必要条件之一是“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因此延迟履行的债务不强调必须是“主要”债务,也不需要“催告”程序。(5)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后,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恰当担保,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特别提醒的是,无论哪种方式终止合同,一定要将解除合同的通知送达到对方,合同才会终止。 单位出工伤可以去申请精神赔偿吗 可以。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抚慰。受害者在得到工伤保险赔偿后,因其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和伤害,还需精神抚慰的,应给予一定的精神赔偿金。我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均规定工伤职工除依照工伤保险法规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外,仍有权依照民事法律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遭受非法侵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根据该条规定,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伤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所以工伤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伤害,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该内容由 蓝潮永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