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食品法规定如何定性过期食品犯罪? |
释义 | 《食品法》规定买卖过期产品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根据《刑法》可处以拘役或有期徒刑,罚金等;售卖过期食品的处罚标准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别在于侵犯客体、犯罪对象和构成标准不同。 法律分析 一、《食品法》买卖过期产品定什么罪? 买卖过期产品是会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售卖过期食品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一)食品经营超过保质期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生产、销售的食品以及用于非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二)违法销售的食品价值不足1万元的,处以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货物价值超过一万元的,处货物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四)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五)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生产者或者销售商赔偿十倍的价格。 三、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有哪些? 两罪的主要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了国家对生产、销售电器、性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等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后者则侵犯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而后者的范围很广泛。 3、构成犯罪的标准不同。前者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而后者则要求“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才构成本罪。 结语 根据《食品法》和《刑法》的规定,买卖过期产品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售卖过期食品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相比,这两罪的区别主要在于侵犯的客体、犯罪对象和构成犯罪的标准不同。买卖过期产品的行为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一百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十章 附则 第一百五十一条 转基因食品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