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方如何预防合同履行时欺诈行为呀 |
释义 | 买方通过下列措施预防合同履行时的欺诈行为: (1)在交货时,根据合同约定卖方要求买方提供担保。买方不提供担保的,卖方可拒绝交付货物。 (2)卖方在履行买卖合同中防范欺诈的主要措施就是确保卖方能在交付货物。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之后,顺利获取买方支付价款。 一、签买卖合同要注意什么手续 买卖合同是卖方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买方向卖方支付价款的合同。在签订买卖合同中,应先审查买卖双方的名称、地址、身份信息等资料是否真实,合同双方是否具有签约的权限。 首先,签订主体只有真实存在,在发生纠纷时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如果当事人提供的是虚假信息,如虚假的公司名称、虚假的身份信息等,则可能有发生纠纷时无法向一方主张权利等法律风险。 其次,如果当事人无权签约,则所签合同的效力则存在不被承认的风险,这里主要针对的是作为买卖合同的卖方,如合同中的卖方对所出卖的标的物,不具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则其与买方所签订的合同属无效的合同或效力待定的合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作为买方,则丧失了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卖方交付合同标的物的权利。 二、买卖合同属于什么类型的合同 1、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买卖合同的实质是以等价有偿方式转让标的物的所有权,即出卖人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方,买方向出卖人支付价款。 2、买卖合同是双务合同。在买卖合同中,买方和卖方都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而且,其权利和义务存在对应关系,即买方的权利就是卖方的义务,买方的义务就是卖方的权利。 3、买卖合同是诺成合同。买卖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就可以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标的物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当事人交付标的物属于履行合同。 4、买卖合同一般是不要式合同。通常情况下,买卖合同的成立、有效并不需要具备一定的形式,但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 5、买卖合同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五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三、疫情期间的合同履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疫情期间的合同履行应注意以下问题:对于卖方,受疫情影响不能履行或按时履行支付义务的,应尽快以书面形式沟通,列出当前疫情影响造成的履行困难,暂定后续正常履行时间,确认买方知情。如果双方就终止合同达成协议,还应计算交付货物的工作成本,并在买方支付的货款中扣除后续费用;对于买方,如果后续合同的履行存在问题,应及时考虑是否会影响后续合同的履行,及时沟通,明确可能的违约责任,并在此基础上与卖方沟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卖方出售承运人运输的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之日起,买受人应当承担损坏、损失的风险。因此,如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疫情无法继续运输而停留在某个地方,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货物损坏和损失的风险由买方承担。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