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电动车逆行发生撞车事故后如何处理?
释义
    电动车逆行撞车事故责任需根据交警认定,负责方需赔偿对方损失。逆行行驶的非机动车将面临罚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逆行罚款为20元。交通违法处罚标准包括闯红灯(行人10元,非机动车50元)、在机动车道内通行(行人5元,非机动车30元)等。
    法律分析
    一、电动车逆行撞车事故怎么处理
    电动车逆行车祸,是否需要赔偿要根据交警认定的事故责任来定:如果不负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负事故责任的,则应该根据所负责任比例来赔偿对方的损失。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二、电动车逆行罚款多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已经明文规定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对逆向行驶的非机动车辆,交通管理部门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给予处罚。
    对逆向行驶的非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要承担全部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三、交通违法处罚标准:
    1、闯红灯:违法的行人处以10元罚款,非机动车处罚50元。
    2、在机动车道内通行:违法的行人处罚5元,非机动车处罚30元。
    3、二人共乘:违者罚款10元。
    4、非机动车时速超过15公里:罚款50元。
    5、非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罚款50元。
    6、非机动车逆行:罚款20元。
    结语
    电动车逆行撞车事故的处理根据交警认定的事故责任来确定,负责任的一方应根据责任比例赔偿对方损失。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当事人行为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责任。对于逆向行驶的非机动车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管理部门可处以警告或5-50元罚款,拒绝接受罚款处罚者可扣留其非机动车。此外,根据交通违法处罚标准,逆行的非机动车将面临20元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
    (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六十三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车;
    (二)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米以内的路段,不得停车;
    (三)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以外,不得停车;
    (四)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五)路边停车应当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六)城市公共汽车不得在站点以外的路段停车上下乘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