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酒驾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 |
释义 | 醉酒驾驶属于刑事犯罪,根据血液酒精含量来划分违法和犯罪。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以上构成醉酒驾驶,最高判处6个月拘役。若造成交通事故、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以上、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驾驶、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车辆、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等情况下,将从重处罚。此外,曾因酒驾受罚的也将受到严厉处罚。 法律分析 醉驾属于刑事犯罪,情况如下: 1、酒驾是根据血液中酒精含量多少来区分属于违法还是犯罪的。酒精测试每100毫升血液含酒精不足80毫克的,属于酒后驾驶,是违法行为; 2、酒精测试每100毫升血液含酒精达80毫克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依照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处拘役,并处罚金。最高判处6个月拘役。 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法律规定,从重处罚: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拓展延伸 酒驾行为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酒驾行为的法律责任是根据各国各地的法律法规来界定的。一般来说,酒驾被视为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涉及到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财产的风险。因此,法律通常会对酒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这些处罚可能包括罚款、吊销驾驶执照、监禁和社区服务等。法律责任的界定还可能与酒精浓度、驾驶者的年龄和先前的违法记录等因素有关。总之,酒驾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以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和福祉。 结语 酒驾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以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和福祉。根据血液中酒精含量的不同,酒驾可以分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一系列严重情形时,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这些处罚可能包括处拘役和罚金,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被吊销驾驶执照或受到其他限制。酒驾行为的法律责任是根据各国各地的法律法规来界定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始终牢记酒驾的危害性,切实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营造安全的道路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