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探视权可不可以强制执行? |
释义 | 探视权不能强制执行,最高院探望权是不能以孩子的人身为对象强制执行的。 实现探望权的方式: 1、通过由申请执行人与被申请执行人签订执行和解协议的方式实现申请方的探望权。 2、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思想说服教育,使被执行人即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自动履行探望义务,使申请执行人实现探望权,这是实现探望权的最主要方式。 3、由未成年子女就读的学校、幼儿园或住所地居委会协助完成探望权执行,实现申请执行方的探望权利。 4、通过对被执行人适用强制措施来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探望权。 5、探望权强制执行案件因申请执行人行使变更监护人诉讼权利而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变更监护人的判决生效,得以终结执行。 离婚之后可以放弃自己的探视权,探视权是不可以强制执行的,父母离婚之后没有取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依法享有探视权,探视权人行使探视权时,不用争得抚养权人的同意,行使探视权的行为,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不能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协议离婚后放弃小孩探视权能否改判吗? 离婚后,父或母对子女的探视权是基于亲缘关系而具有的一种人身权利,不因夫妻关系的终结而割断。为了保障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探视孩子的权利,法律明确规定,另一方有协助探望的义务。探视有逗留性探视和看望性探视两种,前者是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将孩子接回共同生活,后者则仅仅允许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另一方家中或者指定地点探望。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等由当事人充分协商,协商不成的,则由法院判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不仅仅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而且,这种权利和义务不是离婚双方之间可以自由处分的权利义务。因此,涉及未成年子女切身利益的权利义务内容,如探望权等,离婚双方是不能作任意处置的,即使进行了处置,这种处置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权利义务性质上没有发生改变,只不过双方行使这种权利义务的方式有所不同,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是通过具体和直接的照顾、教育等抚养行为来实现和履行其对子女的抚养权利和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对子女的抚养权利和抚养义务,则主要通过探望和负担抚养费等方式来实现和履行。因此,离婚双方是无权通过协议方式自行放弃对子女的探望权的。不仅如此,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对对方实现和履行对子女的抚养权利义务行为还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 另外,从民法典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规定的措辞来看,探望权只能依照法定程序由法院中止,不存在可以由离婚双方协议放弃的可能。 几年之后,等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难道依然不允许孩子留宿母亲家中吗?根据规定,民事判决书一旦生效即产生既判力,不得任意撤销或变更,当事人亦不得再就同一诉讼标的再行起诉,如果因实际情况的变更,请求探望一方与抚养孩子一方就探望问题协商不成的,能否再次就探望权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变更探望方式? 法律对此虽无明确规定,但作为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可以参照离婚案中对抚养费、抚养权的变更规定,在当事人遇到新的情况时,应支持没有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再次起诉要求变更探视方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