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逃逸后如何处理? |
释义 | 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会受到行政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包括罚款、拘留、扣分、吊销驾驶证等处罚。无论事故大小,都应立即报警,不得逃逸,否则将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分析 一、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扣除驾驶证12分,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领取。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二、发生轻微的交通事故可以怎么处理 1、如果损失不大或只有轻微财产损失,双方协商解决。 2、如果双方事故较大,财产损失大或者有人员受伤,马上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 3、如果发生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向事故发生地交警部门报警,拨打120并通知保险公司,千万不要驾车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如果造成事故现场无法认定,逃逸方要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为以后的权利主张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如果造成人员死亡,并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还要承担刑事责任,为以后的量刑造成隐患。 三、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哪些 1、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2、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3、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4、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因此如果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不管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都需要第一时间报警,并且不能够逃逸,只要是逃逸当事人就一定会承担责任,这个责任有可能是行政责任,也有可能是刑事责任,但就算是行政责任也是非常严厉的,因为会直接吊销当事人的驾驶证,而且终身不能够让当事人再拥有驾驶证。 结语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不仅会面临法律的制裁,还可能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逃逸行为将受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包括罚款、拘留和吊销驾驶证等。因此,无论是轻微的交通事故还是严重的事故,我们都应及时报警并配合调查,绝不能逃逸。逃逸行为不仅会导致行政责任的追究,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对于驾驶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交通安全法规,遵守交通规则,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