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概念
释义
    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一、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相比刑事处罚更重吗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相比犯罪既遂刑事处罚更重,且犯罪既遂是已经完成的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为未完成形态。具体的处罚情况如下:
    1、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
    ①犯罪未遂的特征:犯罪分子已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②对未遂犯的处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例如:张三为了杀人而准备了大量的毒药,投放后即被警察发现。
    2、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①犯罪中止的特征:
    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中止应当有客观的放弃犯罪或者阻止结果发生的实际行动;
    中止应当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
    ②自动中止犯罪的原因有:出自真诚的悔悟;基于被害人的怜悯;受到别人的规劝;害怕受到刑罚的惩罚等。
    ③对中止犯的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从轻处罚。
    注:这里所称的造成“损害结果”,不得是犯罪既遂结果。如果发生了犯罪既遂的结果,认为犯罪已然完成,不成立犯罪中止。如犯罪人在犯罪既遂后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的,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3、犯罪既遂
    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构成事实。
    对既遂犯,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二、偷东西还回去不构成犯罪中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
    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