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最新版本的遗弃家庭成员认定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家庭成员遭遗弃和虐待的法律后果及认定标准:遗弃指不履行抚养义务,可通过法院诉讼请求支付抚养费;虐待指长期身心摧残,造成严重后果,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单位应劝阻、调解,公安机关应制止并行政处罚。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者处有期徒刑,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者处有期徒刑。相关法律包括《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保护法》等。 法律分析 一、认定遗弃家庭成员的标准是怎么样的? 遗弃家庭成员指家庭成员中负有抚养、赡养、扶养义务的一方,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抚养、赡养、扶养的另一方,故意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任其生死,不予救助的行为。如果只是因为婚姻家庭矛盾,未给付相应抚养、赡养费的,未造成被抚养人或被赡养人生活困难、身体伤害的,不属于法律上的遗弃行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 二、虐待家庭成员的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虐待是指长期、多次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与精神上的摧残,使期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痛苦的行为,并达到严重后果。如果是偶尔几次,则不构成法律上的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虐待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的形式,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的形式;如打骂、恐吓、限制人身自由、不给饭吃、不给衣穿、患病不给治疗等。严重后果可以从行为对受害方所造成的肉体或精神方面认定,如造成残疾、精神疾病、无法自理生活等。 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我国《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母婴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均有相应规定。对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的,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语 遗弃家庭成员的标准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抚养、赡养、扶养义务的一方,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抚养、赡养、扶养的另一方,故意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任其生死,不予救助的行为。虐待家庭成员则是指长期、多次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与精神上的摧残,使其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痛苦,并达到严重后果。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的追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五十九条 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