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15万元能判几年已退赃? |
释义 | 涉及诈骗15万元的罪行,判刑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退赃可以从宽处理。一般情况下,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责,最高可判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无期徒刑。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涉及诈骗15万元的罪行,其判刑长度应该是由案件具体情况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涉及非常严重财产损失的犯罪行为,法院将会会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责。这条法律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话语或者行为,欺骗他人财物的,构成诈骗罪。”根据这条法律,被定罪的诈骗犯罪嫌疑人,最高可面临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的刑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法院还会考虑一些因素,如被告人的个人情况、是否向被害人道歉和退赔所涉款项等,综合判断之后再作出相应的判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涉及诈骗的嫌疑人能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主动退赃,认罪悔过,积极协助调查,法院便可根据《刑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在判决时从轻或减轻其刑事责任。此时即便最终被定罪,判刑长度也可能会比没有退赃行为者更加从轻。 如果涉及诈骗罪的嫌疑人对所有涉案物品全部退赔,是否可以从重判决?虽然退赃行为可以让嫌疑人获得从轻或减轻其刑事责任的可能,但是否能够从轻或减轻其判决,仍然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退赔的赃款数额较大,对被害人造成的影响较小,且嫌疑人退赃的属于自愿行为,则法院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退赔的数额较小或者情节较严重,则仍然有可能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总之,对于涉及诈骗罪数额为15万元的犯罪行为,其判刑长度应该是由案件具体情况所决定的。法院一般会根据嫌疑人的个人情况、是否认罪悔过以及退赃行为等综合因素来判断判决。如果嫌疑人能够积极退赃,态度认真端正,那么在法律判决时也有可能获得从轻或减轻其刑事责任的机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