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应对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认定? |
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行为中明知故犯,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和危害性。主观故意是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其认定需要根据犯罪人的行为、态度和言论等来推断。但主观故意的认定也需要遵循法定证据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不能根据猜测或推定来判定。 法律依据: 1.《刑法》第十三条:犯罪人有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刑事犯罪案件的定罪和判刑,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 总结: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认定需要严格遵循法定证据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不能根据猜测或推定来判定。同时,犯罪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