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诉讼的时限是什么?
释义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的时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在规定时限内提起行政诉讼,很有可能会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一般而言,行政诉讼的时限分为两类,一类是诉前救济时限,另一类是诉讼时限。其中,诉前救济时限是指在行政行为发生后一定时间内,当事人必须先向作出该行政行为的机关进行申诉或者请求重审,时限为3个月。而诉讼时限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一般为6个月。但是,如果案件涉及到国家赔偿,或者案情紧急,可以缩短诉讼时限。如果逾期未申请行政诉讼,将无法提起诉讼,因此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时限规定。
    法律依据:
    1.《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诉前救济时限为3个月。
    2.《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诉讼时限为6个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国家赔偿案件的诉讼时限可以缩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了逾期未申请诉讼的法律后果。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