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扶养权与抚养的法律区别 |
释义 | 1、对象不同。扶养,是指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 抚养,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教养。 2、概念不同。抚养取教养保护之意,扶养取相互扶助之意,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包含于关系,更不是能等同。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赡养后妈 如果后妈对继子女没有尽过抚养教育的义务,就不用赡养后妈。 如果有尽到抚养教育义务的,就要赡养。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而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抚养,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教养。对已成年子女的抚养条件如下 1、成年子女因自身的生理、心里的客观障碍和短期内学习条件的限制,没有劳动能力或独立经济来源,确实需要他人供养或扶助; 2、父母在现实条件下具备承担供养义务的经济承受能力或提供扶助的身心操劳能力。 对于城市户口的老年人的赡养费给付标准,各省市出台的关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中,都有关于赡养费和抚养费的计算方法的规定。赡养费一般按家庭总收入减去家庭成员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标准,剩余部分按其赡养人数的平均数额计算。 对于农村户口的老年人,一般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发布的上年度当地农民年人均生活费数据为基准。需要指出的是,给付赡养费的数额,是根据赡养人的经济状况、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和被赡养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二、符合哪些条件才会构成遗弃罪? (一)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律上的扶养义务是: 1、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3、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4、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相教育的义务; 5、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均与生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义务相同,但是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母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者全部,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6、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7、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8、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二)犯罪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 (三)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 (四)犯罪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三、孙子抚养权可以要回来吗 如果孙子女的父母没有死亡,祖父母是不能够要回孙子女的抚养权的。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抚养关系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并且是长辈对无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未成年人)的保护并教养,强调的是教育和保护。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