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服刑人员死亡后,家属能获得哪些赔偿? |
释义 | 服刑人员死亡赔偿主旨:服刑人员死亡赔偿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金额根据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以提供亡者家庭生活来源和补偿损失为目的。 法律分析 服刑人员死亡赔偿如下: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拓展延伸 服刑人员死亡后,家属能否获得精神损失赔偿? 服刑人员死亡后,家属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获得精神损失赔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家属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赔偿申请,要求赔偿因服刑人员死亡所导致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压力。然而,获得精神损失赔偿并非一定能成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证据。家属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心理评估报告等,证明其确实遭受了精神损失。此外,法院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死者与家属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来决定是否给予精神损失赔偿。因此,家属在申请精神损失赔偿时,应咨询专业律师,提供充分的证据和理由,以增加获得赔偿的可能性。 结语 服刑人员死亡后,家属有可能获得精神损失赔偿。申请赔偿需满足条件和提供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心理评估报告等。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死者与家属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决定是否给予赔偿。申请精神损失赔偿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提供充分证据和理由,以增加获得赔偿的可能性。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