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取财产保全措施有哪些
释义
    一、财产保全措施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清点后,加贴封条、就地封存,以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移置到一定的场所予以扣留,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财产措施时,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负责保管被扣押物,但是不得使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有关金融单位,不准被申请人提取或者转移其存款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动用。财产已经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法律准许的其他方法包括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等方式。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是指人民法院责令保证人出具书面保证书或者责令被申请人提供银行担保、实物担保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例如,被申请人欠申请人500万元贷款,用具有相当价值的楼房担保,保证能够偿还申请人5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解除冻结被申请人银行存款的保全措施,以便于被申请人能够正常经营。此外,扣留、提取被申请人的劳动收入、禁止被申请人作为等等,也属于财产保全的方式。
    人民法院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和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由人民法院予以变卖,保存价款。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执行工作的司法解释对上述执行方法有十分明确具体的规定,财产保全措施可依照有关执行的规定进行。
    二、财产保全解除原因
    1、被申请人提供担保;
    2、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未起诉的;
    3、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的。
    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的申请而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如果由于申请人的错误而导致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而遭受损失的,应当由申请人负责赔偿。
    财产保全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仲裁财产保全的范围与诉讼财产保全的范围相一致。仲裁财产保全的范围,仅限于当事人的仲裁请求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仲裁财产保全的范围太窄,会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保护;范围太宽,又会使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所谓仲裁财产保全限于仲裁请求的范围,即指被保全的财物的价额应与仲裁请求大致相等,不得超过仲裁请求的标的物的金额。所谓与本案有关的财物,即指保全的财物是本案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标的物或者与案件标的物有牵连的其他财物。如债权债务中的金钱,或者与债权债务有牵连的债务人的其他物品、商品、原材料等。
    财产保全的范围与财产保全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内容。所谓财产保全对象,即指能够成为执行标的的被申请人的财产,如金钱、物品等。在具体采取保全措施时,不仅应依法确定财产保全的范围,而且在确定财产保全的对象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财产保全的对象必须是被申请人能够自由处分的财物、金钱以及依法允许其收藏的某些文物。
    二是扣押的对象应宜于控制和变卖、拍卖,以免影响生效裁决的执行。
    三是遵守特别规定,对于军队、武警部队等单位的“特种预算存款”不得采取保全措施。
    四是对经营权、专利权等无形财产权利采取保全措施时,应区别情况,具体对待。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