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放高利贷的潜在风险与影响 |
释义 | 高利贷既不是合法的民间借贷,也不属于犯罪行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放高利贷会受到法律打击,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高利转贷罪。此外,高利贷容易引发其他刑事犯罪。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调整范畴。因此,放高利贷虽不属于犯罪行为,但是不合法且会受到法律惩罚。 法律分析 一、放高利贷属于合法吗 民间借贷包括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和违法的高利贷行为。如果民间借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利息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就属于高利贷,对高出的部分利息法律不予保护。也就是说,私人放高利贷既不是犯罪行为,也不是合法的民间借贷。 二、放高利贷的后果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其次,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高利贷是不但不受国家法律保护,还要严厉打击,可知是违法的。 最后,刑法中没有关于高利贷的罪名,只是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有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放高利贷是否属于犯罪 1、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借贷再高利转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 4、高利贷行为极易引发非法拘禁、绑架、伤害、诈骗等其它刑事犯罪; 5、民间中介机构和个人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高息放贷的属民间借贷行为,如发生借贷纠纷,属民事调整范畴。 构成高利贷的要求借贷约定的利率高于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此时虽然放高利贷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但同时也是不合法的。需要注意的是,放高利贷是由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的,此时就要对行为人定罪处罚。 结语 放高利贷既不是犯罪行为,也不是合法的民间借贷。根据相关法规,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此标准的高利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且会受到严厉打击。虽然刑法中没有专门针对高利贷的罪名,但在高利贷活动中触犯刑法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放高利贷行为应谨慎,遵守法律规定,以免触犯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修正):第十二章 基金行业协会 第一百一十一条 基金行业协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有关证券投资的法律、行政法规,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 (三)制定和实施行业自律规则,监督、检查会员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对违反自律规则和协会章程的,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四)制定行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组织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考试、资质管理和业务培训; (五)提供会员服务,组织行业交流,推动行业创新,开展行业宣传和投资人教育活动; (六)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发生的基金业务纠纷进行调解; (七)依法办理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登记、备案; (八)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四章 业务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四章 业务 第二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代理国务院财政部门向各金融机构组织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