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拘留会影响孩子考公务员 |
释义 | 行政拘留不会对子女考公务员产生影响。《公务员录用规定》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被开除公职的;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以及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不能报考公务员。 一、被拘役后子女能当兵吗 根据《征兵工作条例》第三条第5款规定,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征集。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公民,不征集。 第十三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按照县、市兵役机关的安排和要求,对本单位和本地区的应征公民,进行体格目测、病史调查和政治、文化初步审查,选定政治思想好、身体好、文化程度高的应征公民为当年预定征集的对象,并通知本人。 第二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居民)委员会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派出所,应当按照征兵政治审查工作的有关规定,根据县、市征兵办公室的安排和要求,对体格检查合格的应征公民认真进行政治审查,重点查清他们的现实表现。 第二十二条规定,县、市征兵办公室对准备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应当逐个进行政治复审,严格把关,切实保证新兵政治可靠,防止把不符合政治条件的人征入部队。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规定,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第二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对公民参军,是对应征入伍人进行体检、政治审查等,并未规定应征入伍人的直系亲属犯罪就不能入伍。 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法律并没有出台因为家人犯了法律被拘役而使其子女或者亲属不能当军人。如果还有人会说是有影响的,也请大家不要听信这种谣言,我们老百姓也有权利对这种事情进行抗争。因此,如果一个人犯罪被拘役,他的直系亲属和子女并不会因为这样而不能当兵,也不会因此不能报考公务员等职位。 二、拘留3天影响三代人吗? 刑事拘留政审不影响三代人,只会对直系子女今后的政审造成影响。会影响到子女的参加公务员考试、征兵、银行、国企、事业单位、军校和警校等的政审。 有刑事案件的人无法从事以下九种工作:法官、人民陪审员、检察官、公务员、律师、辩护人、司法鉴定人员、公证员、警察。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开除公职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三、双开会被判刑吗 “双开”是指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除党籍、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开除公职。双开主要是针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的,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就接受党纪处分——开除党籍;涉嫌违反法律,那就不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了,就要开除公职,然后再接受法律的惩处。双开并不一定意味着会被判刑,因为有可能只是违纪,并不一定违法,违纪和违法之间还是有一定界限的。但是如果被双开的人其行为还构成犯罪的,那么在双开之后,还有可能会被判处刑罚。虽然双开并不一定意味着判刑,但是,被判处刑罚的人,应当是会被双开的,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公务员。所以,一般被判处刑罚的人,都会被开除党籍,甚至开除公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公务员录用规定》第十八条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七)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八)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前款第(二)、(七)项所列条件,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报考行政机关中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等职位的,应当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机关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公务员录用规定》第十九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三)被开除公职的;(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