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走私犯罪的诉讼时效是指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至法律规定的时限内,有权机关可以对犯罪行为采取刑事追究的诉讼行为。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走私犯罪的诉讼时效一般按照国际法和相关条约的规定执行。例如,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规约规定,对于严重的罪行,包括走私犯罪等,无论何时都可以进行刑事追究,没有时效限制。而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各国之间也有相应的条约和协议规定了对走私犯罪的协助和追诉规则。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文物、货币以及禁止运输的人员的,或者走私其他物品,依照其数额或者情节轻重,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一般罪犯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超过二年不起诉的,不再追诉。” 3.《罗马规约》第二十六条规定:“本规约适用于本规约生效前或生效后犯罪时不久之前犯的罪行,无论其是否构成惯犯罪行。在本规约生效前犯罪的,本规约适用于本规约生效后犯罪时不久之前未消除的后果。” 4.《联合国禁止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十一条规定:“缔约国应当制定必要的法律和其他措施,加强对于跨国有组织走私的打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协调有关各方的行动,以提高打击跨国有组织走私的效果。”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缔结引渡条约》第二条规定:“本条约所称引渡犯罪为在引渡请求国和被请求国都是犯罪的行为。在引渡请求国是犯罪的行为,在被请求国不是犯罪的行为,或在被请求国是犯罪的行为,而在引渡请求国不是犯罪的行为,不属于本条约规定的引渡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