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主动辞职是否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
释义 | 主动辞职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只有非因个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人才能享受失业保险金。同时,失业人员在重新就业、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被判刑或劳动教养、拒绝合理工作介绍等情况下,将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保障失业人员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明确规定不得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 法律分析 一、主动辞职能拿失业保险金吗 主动辞职者将无法申领失业保险金。根据国务院令第258号《失业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以及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这里的“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是指“终止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人员。显然,劳动者提出辞职的不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范围,所以无法享受失业保险金。 二、在什么情况下失业人员不能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其丧失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停止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条例》对不得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保障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失业人员对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违反本规定擅自终止其失业保险待遇的,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合有关法律中的规定,导致劳动者失业的原因有很多,虽然最终都是造成了失业的后果,但因为原因不一样,那么就影响着劳动者是否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问题。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同时要求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那么才可能领取到失业金。 结语 结论:根据国务院令第258号《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主动辞职的劳动者无法申领失业保险金。只有在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况下,且满足其他条件的失业人员才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此外,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如果重新就业、应征服兵役、移居境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被判刑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等情况发生,将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保障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明确规定了不得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对于违规终止失业保险待遇的行为有权进行行政复议并提起诉讼。因此,劳动者是否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取决于失业原因是否符合规定。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三条 患二、三期矽肺病离职休养的工人,如果本人自愿,也可以退休。退休费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并享受原单位矽肺病人在离职休养期间的待遇。 患二、三期矽肺病离职休养的干部,也可以按照本条的办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五十二条 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