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单位招用已达退休年龄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人员,法律关系如何认定?
释义
    同是超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也存在不同情形:1)已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金待遇的,退休后继续出来工作的;2)在单位工作到退休年龄后,办理了退休手续并领取退休金,但仍继续在这家单位工作的;3)在单位工作达到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领取退休金,仍继续在这家单位工作的;4)超过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领取退休金)仍然继续出来工作的;对于第一种情形,无争议,就是劳务关系。对于第二种情形,也无争议,是劳务关系。第三、四种情形则非常有争议,司法判例中有认定是劳动关系的,也有认定为劳务关系。目前没有统一观点,需要根据各地区高院的指导案例或判例确定。风险提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招用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退休人员的用工关系如何认定
    属于劳动关系,劳动法规定,招用人员时只需要年满十六周岁即可,并没有说超过了退休年龄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可以招用。且劳动者并没有开始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规定的劳务关系的认定标准,因此,按正常的劳动关系处理即可。风险提示: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已达退休年龄,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与单位的用工关系是什么?
    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的用工关系仍为劳动关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关系主体资格。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开始依法享受进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的用工关系仍为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风险提示:我国对退休年龄有统一的规定,一般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均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但由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条件除了达到退休年龄外,还对工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最低年限等有要求,还需办理相关的退休手续。因此,在实践中,存在着劳动者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而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情况。因此,首先要理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与退休人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不一定属于退休人员。只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经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才属于退休人员。
    达退休年龄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关于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应具体案情具体分析。第一种情形,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就职期间依法为其缴纳相应的社保,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无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并非用人单位的过错,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合法有据。第二种情形: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或延迟缴纳,致使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时因未缴纳社会保险金或缴纳年限不够而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此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过错,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有权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其终止劳动关系。但《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只有三种,并不包含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终止的情形。按照严格责任法定原则,用人单位无需承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风险提示:若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同时在此提醒用人单位,应及时、按期给劳动者缴纳相应社会保险,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享受经济补偿吗
    不享有。现有法律法规均未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在国家没有新的规定前,用人单位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终止劳动合同,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被返聘或者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务关系,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风险提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上述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员工是否已达退休年龄,如何认定?
    原则上,女员工50周岁退休,男员工60周岁退休。一般情况下,员工是否达到退休年龄由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如果社保部门已经为劳动者办理退休手续,且劳动者已经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应认定劳动者已达到退休年龄,用人单位据此终止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风险提示: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