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认定交通事故的诉讼主体 |
释义 | 1、确定主体的一般原则。依机动车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归属确定责任主体,是处理的基本原则。 2、应将作为直接诉讼主体。一旦发生诉讼,应将保险公司作为直接共同被告。 一、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直接利益有关的公民、法人和别的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由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时有委托代理人的,应当提交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应写明委托权限和期限,委托权限为全权代理的,应当写明具体的授权事项,否则视为一般代理。民事诉讼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别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二、借车给别人出了事故车主有没有责任 借车给别人出交通事故死亡的,车主是否要赔偿,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处理。 1、如果出借人(肇事车辆所有人)无过错,车辆由借用人支配运行,出借人对借用人的行为不能实施任何控制; 也没有获取任何收益,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由肇事直接侵权人(实际使用人,即借用人)作为责任主体负责赔偿。 2、如果出借人有过错,如明知借用人无驾驶证或者酒后而借用,则出借人与借用人应按各自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 三、物权是怎么定义的 物权是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控制特定物体,享有其利益,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的特征有: 1、物权是支配权,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控制的权利,即物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直接行使标的物的权利,不需要他人的意愿或者义务人的行为; 2、物权的绝对权,物权的权利人是特定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义务内容是不作为的,即只要不侵犯物权人行使权利,就履行义务,所以物权是绝对权利; 3、物权是财产权,物权是一种具有物质内容的权利,直接体现在财产利益上。财产利益包括物品的利用、物品的所有权和对物品价值的担保; 4、物权的对象是物; 5、物权具有排他性,首先,物权的权利人可以对抗所有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权是一种对世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