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虚假变真实,是否可以提起诉讼? |
释义 | 离婚登记一旦完成,无论初衷如何,都具有法律效力,不存在假离婚。双方离婚后一年内财产分割问题引发争议,法院会受理,但若未发现欺诈、胁迫等情形,诉讼请求将被驳回。若申请婚姻登记时存在欺诈行为,登记机关将撤销登记并宣布婚姻关系无效,对离婚的当事人也同样处理。罚款金额不超过200元。 法律分析 假离婚变成真离婚不可以起诉。 不管双方是以什么目的离婚的,只要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的,那么双方的离婚结果,就已经产生了法律效力,不存在假离婚一说。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是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婚姻登记,对结婚、复婚的当事人宣布其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结婚证,对离婚的当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并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拓展延伸 虚假离婚的法律后果及相关诉讼程序 虚假离婚是指一方或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编造离婚事实,违背了婚姻关系的真实性原则。在法律上,虚假离婚行为是被视为欺诈行为,会导致一系列法律后果。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这些后果可能包括:无效的离婚判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撤销财产转移等。对于受到虚假离婚行为侵害的一方,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诉讼程序通常包括起诉、举证、开庭审理等环节。在诉讼过程中,法庭会根据双方的证据和法律规定,判断虚假离婚是否成立,并做出相应的判决。因此,对于虚假离婚行为,受害方可以通过诉讼来追求法律的公正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离婚登记手续一旦完成,离婚结果即具备法律效力,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根据司法解释,一年内反悔要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需经法院审理,但如未发现欺诈等情形,法院将驳回请求。虚假离婚被视为欺诈行为,将导致一系列法律后果,包括无效判决、财产返还、损失赔偿等。受害方可通过诉讼维护权益,法庭将根据证据及法律规定做出公正判决,保护受害方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一百二十七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