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最高法发布关于诉讼时效最新规定 |
释义 | 最高法院最新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但可根据其他法律规定调整。诉讼时效过期不会导致无法起诉,只会丧失胜诉权,但仍可上诉。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则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法律分析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为三年,但是如果其他法律有具体规定的话,就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过了还能起诉吗 1、诉讼时效的经过并不会产生无法起诉或上诉的法律后果,只是会在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时丧失胜诉权,但上诉权并未丧失,仍然可以上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拓展延伸 最高法发布新规定:诉讼时效的变革与挑战 最高法近日发布了一项新规定,对诉讼时效进行了重大变革,引发了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新规定的出台,旨在解决当前诉讼时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司法实践中应对新的挑战。 新规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对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起止时间的明确规定以及诉讼时效中断和延长的相关规定。通过这些变革,最高法希望提高诉讼时效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然而,这一新规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司法机关需要适应新规定的实施,加强对诉讼时效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其次,律师和当事人需要及时了解并适应新规定,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总的来说,最高法发布的这一新规定标志着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变革,将对司法实践和当事人权益产生深远影响。在新规定的指导下,我们期待诉讼时效制度能更加公正、合理地为各方提供法律保障。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根据其他法律的具体规定进行调整。诉讼时效经过并不会导致无法起诉或上诉的后果,只是在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时丧失胜诉权。最高法发布的新规定对诉讼时效进行了重大变革,旨在解决问题并应对新挑战。新规定提高了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然而,司法机关和律师需要适应新规定并确保权益不受损害。期待新规定能够为各方提供更公正、合理的法律保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二条 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