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利用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立案? |
释义 | 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立案,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确认使用微信的当事人双方,合法获取聊天记录,确保与其他证据相关并形成完整证据链。民事立案条件包括有利害关系的原告、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符合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权。行政立案条件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原告、明确的被告,依法申请复议后再向法院提起诉讼。刑事立案条件包括本机关管辖、存在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单凭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立案吗 可以。 微信作为证据想让法院得到认可并支持,必须要完成以下的举证: 必须确认微信的使用主体就是当事人双方; 保证获取微信聊天记录的方式方法的合法性。必须提供真实和完整的微信证据,必须保证微信证据和其他证据之间存有关联性,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包括:电子数据。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种类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立案条件 立案条件分民事立案条件、行政立案条件和刑事立案条件: 民事立案条件: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立案条件: 1、原告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具有诉讼行为能力; 2、有明确的被告; 3、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已经依法申请复议; 4、起诉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 5、受诉人民法院应有管辖权; 6、未超过法定起诉期限。 刑事立案条件: 1、案件依法应由本机关管辖; 2、经审查案件来源材料(控告、检举、自首等),确实存在犯罪事实; 3、根据犯罪事实的情节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案件不属自身管辖,应移送主管机关。 如无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不予立案。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定,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立案,但需要满足一定的举证要求,包括确认当事人身份、合法获取证据、保证真实完整,并与其他证据形成关联。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也有所区别,需满足各自的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申请,以确保案件能够顺利立案并得到有效审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