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法减刑最新规定 |
释义 | 服刑人员减刑规定如下: 1、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一年以上; 2、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 3、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和间隔时间的限制; 4、有期徒刑的减刑起始时间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法律的重要性如下: 1、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教育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实景作用和示范作用; 4、通过法律,人们可以事前预计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在法律上是有效还是无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等; 5、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执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为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目的而发挥的作用; 7、法律的社会作用大致包括两个方面:意识政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二是社会职能,即履行社会公共事物。 法律的意义如下: 1、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保证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国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这取决于人对理性能力的确信; 2、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提供给个人选择的机会,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另外,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成为法律权利,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最后,法律通过划定自由的界限,为普遍自由的实现提供前提。法律即使限制自由也是为了每个人更好地实现自由; 3、法律的正义意义。正义是法律的理想或价值目标,法律通过分配权利义务,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补偿受害者以恢复正义; 4、法律的效率意义。在当代,法律对生活的渗透无所不在,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义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顾平等与效率的同时,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实现; 5、法律的利益意义。法律确认利益,通过平衡冲突进行社会控制,解决社会纠纷,平息社会矛盾,恢复社会常态,促进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罪犯在服刑期间能够表现好,积极参加学习和劳动改造,无违纪违规行为,可以申请假释减刑,但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查和评估。 【法律依据】: 《最高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规定》第七条 无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 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八条 无期徒刑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