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第一年的试用期算不算在编? |
释义 |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内的一部分,双方可协商试用期的长短。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6个月以下,试用期不超过15天;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试用期不超过30天;一年以上两年以下,试用期不超过60天;两年以上,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若未签订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则视为不存在试用期,劳动争议按实际劳动关系处理。 法律分析 试用期是算在劳动合同时间内的。而且试用期的长短也并不是完全由企业说了算,双方可以协商,而且劳动法中也对试用期有明确规定。试用期与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一致,劳动合同期限6个月以下,试用期不能超过15天;劳动合同期限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试用期不能超过30天;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能超过60天;劳动合同期限两年以上,试用期不能超过6个月。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是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试用期存在于劳动合同期限中,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不存在试用期一说。用人单位只约定试用期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不存在试用期,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应当按照事实劳动关系进行处理。 拓展延伸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试用期是否计入编制? 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的试用期通常是计入编制的。试用期是用来评估新员工是否适应工作岗位、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阶段。在试用期内,员工享受与在编员工相同的权益和待遇,包括工资、福利、社保等。试用期的时间一般为一年,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过试用期的考核,单位可以更好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能力,为后续的正式录用提供依据。因此,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的第一年试用期是计入编制的,对员工和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内的一部分,并受到明确的规定。试用期的长度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能超过法定规定的时限。试用期的存在需要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只约定试用期而未签订劳动合同,则视为不存在试用期。在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方面,试用期一般为一年,并计入编制,旨在评估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表现。试用期对于员工和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正式录用提供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机关、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专门培训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六章 职业教育的保障 第六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职业教育的科学技术研究、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共建共享。 国家逐步建立反映职业教育特点和功能的信息统计和管理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和保障体系,组织、引导工会等群团组织、行业组织、企业、学校等开展职业教育研究、宣传推广、人才供需对接等活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