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阻挠司法行为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
释义
    妨害公务罪的主旨是对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犯罪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犯罪对象为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手段必须具备暴力、威胁特征。该罪旨在维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正常执行职务,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
    法律分析
    首先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是生效的判决、裁定。其次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手段必须是暴力、威胁,这是宪法规定的犯罪所不具备的。一般认为,对执行人使用暴力的目的是阻碍判决、裁定的执行。因此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人定罪比较合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拓展延伸
    阻挠司法行为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及其法律适用范围分析
    阻挠司法行为罪与妨害公务罪在法律上有明显的区别。阻挠司法行为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赂等手段,干扰、阻挠、破坏司法机关、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而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赂等手段,干扰、阻挠、破坏国家机关、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象不同,阻挠司法行为罪主要针对司法机关,而妨害公务罪则更广泛地包括了国家机关。在法律适用范围上,阻挠司法行为罪主要适用于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而妨害公务罪则适用于干扰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行为。因此,对于这两种罪行,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用和判定。
    结语
    综上所述,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与阻挠司法行为罪相比,妨害公务罪的对象更广泛,包括了国家机关。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两种罪行进行适用和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4: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