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是多长时间?
释义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年,最长可达20年。诉讼时效可因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继承未确定、被控制等情况中止,中止后满6个月重新计算。某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诉讼时效是对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权利的时间限制。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时效期间是多长时间?
    1、一般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四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3、最长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有哪些?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在当代的社会,大多数的诉讼时效规定主要指的就是请求人民法院保护自身权利的一种时间方面的限制性规定。诉讼时效最普通的应当是3年的时间,也有一些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是属于一年短期诉讼时效,还有20年最长诉讼时效。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或根据法律另行规定。诉讼时效可中止或中断,中止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等;中断情形包括履行请求、提起诉讼等。部分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在现代社会,诉讼时效是对保护权利的时间限制。常见的诉讼时效为3年,也有短期和最长时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7: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