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署三方协议后,何时签订劳动合同? |
释义 | 三方协议是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证明。签署三方协议后,学校会在毕业后发放派遣证,持证到工作单位报道开始计算工龄,获得干部身份。就业协议是三方合同,涉及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相互关联但彼此独立。劳动合同是双方合同,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构成。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失效,以劳动合同为准。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履行。 法律分析 三方协议作为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你签署了三方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你毕业后将派遣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派遣证到你工作的单位报道,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就业协议是三方合同,它涉及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三方面,三方相互关联但彼此独立;而劳动合同是双方合同,它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的权利、义务构成。除此之外,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仍然是学生身份,但是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是劳动者身份。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业协议的效力应当丧失,如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附件内容矛盾,以劳动合同为准。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拓展延伸 签署三方协议后,如何确保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签署三方协议后,确保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首先,双方应明确协议中规定的劳动合同签订时间,并在协议中约定相关责任和违约条款。其次,及时跟进协议执行进展,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双方都了解并遵守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如果遇到无法按时签订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协商解决方案,避免产生纠纷。此外,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注意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在签署三方协议后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结语 三方协议是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和派遣证发放的重要依据,对于毕业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签署三方协议后,学校才会发放派遣证,从而正式开始工作并计算工龄。就业协议是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三方合同,各方相互关联但又独立。而劳动合同是双方合同,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为确保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应加强沟通和合作,明确签订时间、责任和违约条款,并遵守法律法规,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