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肖像权可以立案吗 |
释义 | 侵犯肖像权是可以立案的,首先,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的同意,不得将肖像用于营利目的。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法律明确规定,侵犯肖像权不涉及刑法,不构成犯罪。但侵犯肖像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并根据侵权的严重程度给予一定的赔偿。因此,侵犯肖像权可以立案。 一、人物肖像权是什么意思 1、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人像、纪实摄影作品如果是没有征得肖像权人同意而拍摄的,原则上不能发表、展览,即使是单纯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展览。 2、肖像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它包括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拥有对肖像的制作专有权和使用专有权(有权同意他人摄制、写生本人的肖像并无偿或有偿请求司法保护),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或对肖像权进行损害、玷污。 3、常见的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等。肖像权争议表明公民人权、法治意识增强。面对实践中各种各样的肖像权侵权纠纷,必须切实完善肖像权的相关立法,给予公民肖像权更为宽泛的保护,尤其是公众人物肖像权的保护。 二、怎么保护肖像权 肖像权受到侵害,公民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侵权人置之不理,公民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强制侵权人停止侵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对于无营利目的侵犯肖像权,肖像权人有权要求赔偿精神损失;对于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肖像权,肖像权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也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侵犯肖像权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经济损害。 三、怎么算是触犯肖像 我国《民法典》一千零一十八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由此可见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通常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常见的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是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等。 (一)侵害肖像制作专有权 就摄影而言,即通过照相将自然人外貌形象固定在一胶片、相纸或其他物质载体上,使自然人的形象转化为肖像的全部过程。 肖像制作专有权内容包括:一是肖像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他人、社会的需要,自己有权决定自我制作肖像或由他人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均不得干涉;二是肖像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自己的同意或授权,擅自制作自己的肖像。非法制作他人的肖像,构成侵权行为。 (二)侵害肖像使用专有权 肖像一旦固定的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制作出来),使独立于世,可以为人们所支配、利用。尽管肖像的利用价值有普遍的意义,但享有使用专有权的只能是肖像权人。其基本内容是: 一是自然人有权以任何方式使用自己的肖像,并通过使用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财产上的收益,他人不得干涉(但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二是自然人有权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并决定从中获得报酬(这需要与使用人平等协商,签订肖像使用合同)。三是自然人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 (三)侵害肖像利益维护权 肖像利益是公民专有的人格利益,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内容如下 1、公民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自己允许制作自己的肖像; 2、公民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允许使用自己的肖像; 3、公民有权禁止他人对自己的肖像进行毁损、玷污、丑化和歪曲。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