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套路贷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
释义 | “套路贷”案件是一种以虚高借款合同为手段,通过诱骗、暴力讨债等手段侵害被害人权益的犯罪行为。该行为不仅涉及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侵害,还危害公共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严重妨害司法公正。虽然“套路贷”并非法律术语,但司法实践中常被视为诈骗罪。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套路贷”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法律分析 “套路贷”案件主要特点是,以各种名目骗取被害人签订虚高的借款合同,虚高额达一倍甚至数倍,再以各种方法制造借口,以被害人违约为由,迫使被害人按照虚高的借款数额还款,随后利用被害人无力还款的困境,迫使其同意以旧的借款进行平账,而新的借款又重复前面的步骤,以此大幅度地垒高借款金额。“套路贷”侵害客体多、社会危害大,从诱骗或强迫被害人签订合同到暴力讨债、虚假诉讼,不仅侵害被害人财产权、人身权,还危害公共秩序,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甚至挑战司法权威,严重妨害司法公正。近年来,国家大力打击“套路贷”犯罪,将“套路贷”定性为诈骗犯罪。国家多次出台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特别针对“套路贷”制定了一系列审理思路和裁判规则。虽然“套路贷”一词频频出现在法律法规和媒体的报道之中,但并非一个法律术语,不仅刑法、刑诉法对其没有定义,出台的相关的法规中也没有准确的界定。综上所述,司法实践中,“套路贷”常被列入诈骗罪的范畴。 拓展延伸 套路贷犯罪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 套路贷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玩弄法律等手段,欺骗他人,使其财产受到损失;二、实施套路贷行为,即通过高额利息、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他人借款并进行违法债务追讨;三、具备主观故意,即明知是非法行为却故意实施。套路贷犯罪的法律后果严重,一旦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罚金等。同时,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借款、赔偿损失,并可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社会对套路贷犯罪持零容忍态度,相关部门也加大打击力度,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结语 套路贷犯罪的危害不可小觑,其手法狡猾,给被害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国家在打击套路贷犯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将其定性为诈骗犯罪,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虽然在法律术语上并无明确定义,但司法实践中常将其列入诈骗罪的范畴。同时,套路贷犯罪的构成要件也被明确界定。对于犯罪分子,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并需承担民事责任。社会对套路贷犯罪持零容忍态度,相关部门也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第八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