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非法集资立案条件
释义
    这段内容介绍了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立案标准。非法集资是指个人或单位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对于非法集资,如果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就构成集资诈骗罪。如果认为朋友构成集资诈骗罪,可以自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还款。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可以向当地检察院申请刑事立案监督。
    法律分析
    我是张雷律师,江苏省优秀律师。非法集资在法律上主要是指两种犯罪,一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另一种是集资诈骗罪。由于非法集资的手段、形式多样,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所以区分起来比较困难。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立案标准:“(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如果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进行的集资,那么您的朋友是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如果您不能有效的提供证据或者经公安机关排查过后认为不构成犯罪,那么您需要自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还款了。另外,如果您认为这是犯罪行为,而公安机关不立案,您是可以向当地的检察院提出申请,要求人民检察院进行刑事立案监督的,如果检察院认为这是一个犯罪行为,则其会要求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后是必须立案的。
    拓展延伸
    如何向法院提起非法集资诉讼?
    根据我国《非法集资条例》的规定,集资人、集资协助人、集资参与人明知集资项目具有非法集资的情形,仍然进行非法集资的,对集资人、集资协助人、集资参与人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若要向法院提起非法集资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集资人、集资协助人、集资参与人明知集资项目具有非法集资的情形;
    2.仍然进行非法集资;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a.集资金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b.集资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给投资人造成直接损失在十万元以上的;
    c.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投资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非法集资诉讼。在此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集资合同、资金流向证明、投资人的损失清单等。法院在审理案件后,将根据集资人的行为和损失情况作出裁决。若投资者对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在提起诉讼前,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自己具备相应的法律资格。同时,为了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投资者可以找一位有经验的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
    结语
    非法集资行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隐蔽性,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的区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朋友涉嫌非法集资,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可以向检察院申请监督,要求其进行刑事立案监督。同时,为了保障自身权益,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还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九条 (删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二百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9 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