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订劳动合同鉴证机关是什么地方? |
释义 | 劳动合同的鉴证机关是当地劳动行政机关或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可以在劳动者开始上班后或发生劳务派遣关系时进行,如果未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在一个月内完成。劳动争议可提请劳动仲裁,包括解雇、工资、保险等问题。劳动关系的建立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及时订立的应在一个月内完成。劳动合同可在劳动关系建立前或建立后签订,但签订后有时间限制,超过一个月员工可要求双倍工资。 法律分析 一、签订劳动合同鉴证机关是什么地方? 劳动合同的鉴证机关:当地劳动行政机关或劳动争议仲裁部门。 劳动合同鉴证的范围主要是: (一)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从城镇和农村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三)私营企业雇主招用雇工,个体工商户招用帮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四)外商投资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五)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变更或续订的劳动合同; (六)其它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什么时候签订? 劳动者在开始上班之后或者发生劳务派遣关系的时候就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及时的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务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当事人可就以下争议提请劳动仲裁: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其他劳动争议。只需要满足以上仲裁的范围即可。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公司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具有鉴定劳动合同的权利,用人单位和员工的劳动合同可以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签订,也可以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签订,如果选择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签订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超过一个月,否则,员工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双倍工资。 结语 劳动合同的鉴证机关一般是当地劳动行政机关或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劳动合同的鉴证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开始上班之后或发生劳务派遣关系时可签订劳动合同,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一个月内补办。劳动争议可提请劳动仲裁,包括解雇、薪资、福利、合同变更等问题。鉴证劳动合同的权利归劳动行政部门,合同可在建立劳动关系前或后签订,但后者应在一个月内完成,否则员工有权要求双倍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