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向法院起诉需要什么手续 |
释义 | 向法院起诉需准备起诉状和证据资料,书写困难可口头起诉。民事诉讼时效期为3年,特殊情况可延长。民事诉讼一般5日内下传票,具体时间根据法院办事效率而定。 法律分析 一、向法院起诉需要什么手续 向法院起诉需要的手续:需要准备起诉状和证据资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申请立案;难以书写起诉状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民事诉讼的时效期是多久 民事诉讼的时效期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民事诉讼多久下传票 民事诉讼一般5日内下传票。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被法院受理后五天之内,被告就会收到原告方提供的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传票等法律文书。所以在案件被法院立案后,一般五日内可以收到传票,具体情况看不同法院的办事效率,短则1-2天,长则3-4天。此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代替传票,如公告送达、留置送达等。 拓展延伸 法律诉讼的程序和要求 法律诉讼的程序和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在向法院起诉之前,您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手续。首先,您需要确定被告和案件的具体事实,并收集相关证据。然后,您需要撰写一份起诉状,详细陈述您的主张和请求。接下来,您需要将起诉状提交给法院,并支付相应的起诉费用。法院将会受理您的起诉,并通知被告。在诉讼过程中,您可能需要参加庭审,提供证据支持您的主张。最后,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做出判决。请注意,具体的程序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案件类型而有所不同,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 结语 向法院起诉需要准备起诉状和证据资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申请立案,难以书写起诉状的,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民事诉讼的时效期是三年,具体情况根据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一般5日内下传票,具体时间根据法院办事效率而定。法律诉讼的程序和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