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会留下的案底跟拘役一样吗 |
释义 | 拘役和缓刑都会留下案底,无法消除。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1年以下,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缓刑是对犯罪情节较轻、悔罪态度好且对社会不具有危害性的犯罪人员的一种刑罚,但会对个人前途产生不利影响。 法律分析 一、缓刑会留下的案底跟拘役一样吗? 一样。 拘役和缓刑都证明了经刑事法庭的审判确认当事人确实违反了《刑法》,当事人是有罪的,被依法定罪量刑的这些罪犯都会留下案底。虽然拘役和缓刑的处罚较轻,但是只要是犯罪的都会留下案底。 《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二、判处拘役缓刑案底能不能消除? 判处拘役缓刑案底是不会消除的,因为拘役是刑罚处罚的一种,会留下案底的。因为拘役是属于刑事犯罪,而刑事犯罪记录会被记入公民的个人档案中。 拘役是刑法中的一种主刑,由人民法院来判决,在公安机关进行执行,在短时间剥夺其人身自由,强制要求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 为此,拘役是对犯罪分子,刑事犯罪后所给刑事处罚,会留案底,而被载入档案的犯罪记录一般在公安机关所保存,终身都不能取消。 三、拘役缓刑考验期限是多久?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根据刑法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2个月;如果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1年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限最高也只能在1年以下、2个月以上的范围内确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考验期限的幅度内决定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 缓刑是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悔罪态度好且返回社会,对于社会不具有危害性的犯罪人员,判处缓刑是刑罚的一种,那么犯罪人是会留下案底的,不仅给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污点,也会对于个人的前途带来不利的影响。 结语 拘役和缓刑都会留下案底,无论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还是缓刑,都会被记录在公安机关的犯罪信息库中。拘役是一种刑事犯罪判决,犯罪记录会被记入个人档案,无法消除。缓刑考验期限根据判决的刑期而定,但不能少于一定的时间。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悔罪态度好且对社会不具有危害性的犯罪人员,缓刑是一种刑罚,但会对个人的前途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犯罪分子来说,无论是拘役还是缓刑,都会在人生道路上留下污点。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九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本条规定的“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作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七节 对罪犯服刑期间犯罪的处理 第五十九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