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虚假诉讼或入刑的草案有什么规定
释义
    刑法修正案九对虚假诉讼的规定
    刑法修正案二次审议稿,在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严重妨害司法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两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虚假诉讼的法律定义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是指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或执行,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或恶意,其行为均具有违法性。
    2、行为人均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为追求目的。
    3、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4、行为人非法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诉讼的合法外衣被行为人恶意利用。
    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频繁,社会投资风险加大,近年来虚假诉讼成为不法分子“漂白”“淘金”的一种惯用伎俩。从简单的逃避债务、逃避法院执行,到变相套取合伙人资产,将抽逃出资行为“合法化”等,以达到节省费用、稀释债务、转移财产等其他非法目的。
    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比如虚构借款、签订假合同、伪造证据材料、假倒闭、假离婚等,大多数虚假诉讼是在亲属、夫妻、同学、朋友之间串通,但已有逐渐演变为威胁、贿买作假证之势。虚假诉讼多发于民间借贷、项目工程建设、破产清算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等几类案件当中。
    虚假诉讼的危害
    虚假诉讼侵犯了债权人、股东及第三人合法财产或权益的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审判秩序,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