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伤残赔偿标准数额 |
释义 | 工伤一级伤残员工可获得27个月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领取的津贴,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不低于最低工作标准。一级伤残赔偿标准包括24个月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以及如果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签订合约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总额为558,669元。 法律分析 工伤一级伤残,员工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并能按月领取津贴,津贴按照本人工资90%计算,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作标准。 一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24个月=61224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90%支付至死亡。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元×90%(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5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60%(一次性护理人员工资)=497445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497445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61224元=558669元(伤残赔偿总额)。 拓展延伸 伤残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调整机制 伤残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调整机制是指在法律体系中,针对因意外事故或他人过失导致身体或精神上的伤残而进行赔偿的具体数额标准以及相关规定的调整方式。适用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型伤残的赔偿标准的界定,如肢体残疾、视听残疾、智力残疾等等。调整机制涉及对赔偿标准进行定期或特殊情况下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化。这一机制的目的是确保伤残赔偿标准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以保障受伤残影响的个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一级伤残员工可享受丰厚的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同时还能按月领取津贴,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作标准。此外,对于户籍不在工作地的伤残员工,还可以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确保其合法权益。伤残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调整机制旨在保障受伤残影响的个人的权益,以确保赔偿标准的公正、合理和可持续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