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聚众方式扰乱单位的正常活动,侵犯社会秩序,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以故意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编造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犯正常社会秩序,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根据刑法规定,投放虚假物质或编造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受到相应刑罚。 法律分析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犯罪行为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 犯罪行为的目的是扰乱社会秩序。 2、在主观方面只能出故意构成; 3、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 一、扰乱单位秩序罪是怎么样判的 有以下要件可以认定为扰乱单位秩序罪: 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构成。 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四要件有哪些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 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的构成: 1、主体是一般主体; 2、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 3、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 结语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都是犯罪行为,但它们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方式有所不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扰乱社会秩序的故意,并采取聚众的方式实施扰乱行为,造成严重损失。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则要求行为人编造恐怖信息,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这两种罪行都可以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条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