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判决书何时开始执行? |
释义 | 法院判决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执行方式包括冻结、查封、拍卖等,但需保留被执行人生活必要费用。判决书具有拘束力、确定力、形成力和执行力。申请执行时间一般为两年,超过6个月可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分析 法院判决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进入执行程序,具体如下: 1、法院出具判决书后,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不上诉的,该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需要按照判决书中的内容履行; 2、在判决书中一般都会有明确的记载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时间,如果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判决书中的给付义务,另一方可以在判决书生效后两年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法院执行方式如下: 1、针对被执行的存款,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可采取冻结、划拨存款、提留; 2、针对被执行的其他动产和不动产,人民法院可以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 3、可以强制迁出房屋; 4、但人民法院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 二、判决书的法律效力具体如下: 1、拘束力,判决一旦宣告或者送达当事人后,作出该判决的法院,在同一审级内不得随意地予以撤销或者变更的效力。反映了判决对作出主体的自我约束效应。此种效力的目的在于维护裁判的安定性; 2、确定力,包括形式上的确定力,判决一旦确定,当事人便不得通过上诉,请求上级法院撤销或变更该判决的效力,实质上的确定力; 3、形成力,法院生效判决具有使当事人之间的原有法律关系发生变动,从而产生新的法律关系的效力; 4、执行力,执行力是指给付判决可以作为执行根据,从而强制执行的效力。 总之,法院判决书下来之后,一般在生效后即可执行。我国法律规定法院在判决后的申请执行时间一般为两年,但是如果人民法院超过6个月没有执行申请人的申请,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申请执行,加快执行进程。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后,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执行,也可以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结语 法院判决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进入执行程序。根据判决书的内容,当事人需按时履行义务。如果义务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判决书中的给付义务,另一方可在判决书生效后两年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方式包括冻结、划拨存款、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但需保留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判决书具有拘束力、确定力、形成力和执行力。一般情况下,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即可执行。如执行进程滞后,申请执行人可向上级法院申请,加快执行进程。上级法院可责令原法院执行或指令其他法院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