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以迟到为由免除劳动合同? |
释义 | 本段内容主要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四种情况: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这四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劳动者,也不需要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 一、能否通过迟到解除劳动合同 若迟到情况不严重,一般而言,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若员工多次迟到,且符合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则单位与劳动者解约是合法的。 二、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的情形有哪些 四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属劳动者有过错,劳动者有下述情形之一的,企业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也不需要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按照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合同制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规定试用期,其期限的长短由企业根据不同工种的实际情况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试用期内,如果发现职工有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如身体条件、受教育程度、实际工作能力不符合录用条件,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以保证职工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劳动纪律是职工在集体劳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职工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行为主要包括: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影响生产、工作秩序;玩忽职守,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服务态度很差,经常与顾客吵架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职工有上述行为时,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教育,或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给予应有的行政处分。如果经过教育或行政处分以后,职工仍然不改正错误的,企业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必先办理辞退手续,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主要指:玩忽职守,违章指挥,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遭受损失;滥用职权,违反政策,违反财经纪律,偷税漏税,截留上缴利润损公肥私,使企业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贪污、盗窃,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职工有上述行为之一的,企业有权直接解除劳动合同,也不必先办理辞退手续,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违反国家法律,构成犯罪,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结语 能否通过迟到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员工多次迟到且符合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则单位与劳动者解约是合法的。而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的情形包括: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合理合法地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