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了走私罪一般判刑几年
释义
    走私罪的刑罚根据偷逃税额和犯罪情节来确定,一般判刑几年。走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对象、表现形式和犯罪主体。走私行为是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国家对走私行为采取严厉打击措施,追究刑事责任并根据偷逃税额和犯罪情节确定刑罚。
    法律分析
    一、犯了走私罪一般判刑几年
    1、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3、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走私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不同
    逃汇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其与进出口贸易及其关税无关;而走私罪的客体则是对外贸易管制,后者这种管制的目的是通过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与控制,防止偷逃关税及其阻止或限制不该进出口的物资进出口。它与进口贸易及其关税紧密联系在一起。
    2、对象不同
    逃汇罪的对象仅限于外汇;走私罪的对象却比逃汇罪广泛得多,它包括外汇在内的一切禁止或限制进出境的货物与物品或者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及物品。
    3、表现形式
    逃汇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逃汇的行为。逃汇的外在形式是将境外取得的外汇应当调回境内而不谓回,或把境内的外汇私自转移到国外等;而走私罪的客观行为却是行为人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4、犯罪主体
    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其仅限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除此之外,均不能构成逃汇罪。自然人构成犯罪时,显然必以单位构成犯罪为前提,否则,亦不能构成逃汇罪;走私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逃汇罪的主体。此外,单位亦可构成其罪。
    进口货物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但是一些违法人员为了一己私利,通过走私的方法来偷逃关税,或者走私限制进口的货物,国家对于这种走私行为是严厉打击的,如果被发现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偷逃税额和犯罪情节来确定相应的量刑。
    结语
    走私罪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违法人员来说,其犯罪后果不容小觑。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走私罪的刑罚将根据偷逃税额和犯罪情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如果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有重复违法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判决,并处相应罚金。而对于偷逃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案件,刑期可能会达到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特别严重的走私罪行,刑期可能会超过十年,甚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因此,走私行为的风险极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二节 走私罪 第一百五十六条 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二节 走私罪 第一百五十五条 下列行为,以走私罪论处,依照本节的有关规定处罚:
    (一)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
    (二)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二节 走私罪 第一百五十七条 武装掩护走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