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行为会构成软件专利的侵权? |
释义 | 软件侵权行为 主要有: 1、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而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作品。 2、将他人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或者登记。 3、未经合作者酌同意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发表或者登记。 4、在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的署名等情形。 著作权法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软件专利怎么侵权 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主要有: (1)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而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作品; (2)将他人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或者登记; (3)未经合作者酌同意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发表或者登记; (4)在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的署名; (5)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许可,修改、翻译其软件作品; (6)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其合法受让者的许可,复制或部分复制其软件作品; (7)未经软件著作权人及其合法受让者同意,向公众发行、出租其软件的复制品; (8)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其合法受让者同意,向任何第三方办理软件权利许可或转让事宜; (9)未经软件著作权人及其合法受让者同意,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 《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专利侵权行为都有哪些? 专利侵权行为 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专利侵权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实施专利授权以前的技术、已经被宣告无效、被专利权人放弃的专利或者专利权期限届满的技术,不构成侵权行为。专利法规定了临时保护制度,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的应支付适当的使用费。对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专利权人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 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4.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专利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两类。 1.直接侵权行为。 这是指直接由行为人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包括: (1)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2)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4)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5)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6)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7)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仍然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2.间接侵权行为。 这是指行为人本身的行为并不直接构成对专利权的侵害,但实施了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侵害专利权的行为。 哪些行为会构成侵犯专利的行为 侵犯专利 的判定标准是: 一、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 二、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 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四、应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如何认定专利侵权行为行为 冒充专利的行为: (1)制造或者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 (2)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继续在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 (3)专利权届满或者终止后,继续制造或者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产品的; (4)为本前三项所述行为人印制或者提供专利标记的; (5)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 (6)在合同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 (7)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8)其他将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或者将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 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4.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 该内容由 李昱华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