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加班小时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
释义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后安排加班、休息日工作和节假日工作时的工资支付标准,包括延长工作时间按1.5倍支付、休息日工作按2倍支付、节假日工作按3倍支付。 法律分析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拓展延伸 加班工资的计算规则有哪些? 加班工资的计算规则主要根据劳动法和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标准,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被视为加班,按照加班时间的1.5倍或2倍计算工资;2.有些行业或企业可能会根据劳动合同、劳动协议或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不同的加班工资计算规则,如按照固定比例或固定金额计算;3.加班工资的计算还可能受到地区或国家的法定假日、休息日等特殊情况的影响,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定来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规则。 结语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时,应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具体标准为:延长工作时间按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休息日工作且不能安排补休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法定休假节日工作按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的计算规则还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定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九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