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手段的认定 |
释义 |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手段的认定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以下特点: 1.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一、公民个人信息如何界定 《刑法修正案》没有对公民个人信息作出界定。有人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密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个人社会活动空间的拓展,个人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采用列举式的方法显然无法穷尽。从内涵上看,公民个人信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也包括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取得、采用的个人识别代码。从外延上看,具有以下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既遂最多判多少年 根据《刑法》的规定,相关条款如下: 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公民个人信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也包括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取得、采用的个人识别代码。具有以下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实名注册的手机号码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三、侵犯公民信用卡信息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非法方式获得公民的有效身份证号码等,并造成恶劣的影响。 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以及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2.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3.违反的方式: (1)出售; (2)提供; (3)窃取或以其他非法方式。 4.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各种有效证件号码、工作单位、婚姻状况、家庭地址、履历、学历、电话号码、不动产登记号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 5.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三个行为类型: 一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除本人提供外,必须有合法授权)公民个人信息; 二是在履行职务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他人; 三是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