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胁从犯的处罚程序是什么 |
释义 | 一、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具体来说,胁从犯具有以下特征: 1 、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 2 、在主观上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在可以选择不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虽不愿意但仍实施了犯罪行为。 3 、行为人是因为受他人胁迫而参加犯罪的。 二、在胁从犯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我国刑法对胁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对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对胁从犯予以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应按照其犯罪情节具体确定。 胁从犯的处罚是什么 按照《刑法》第28条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胁从犯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中:(1)中国刑法对胁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对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对胁从犯予以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应按照其犯罪情节具体确定。犯罪包括被胁迫的程度、对危害结果的作用大小、罪后表现等因素,应具体认定。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符合这一特征认定为胁从犯。 刑事案件的胁从犯应如何处罚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对被胁迫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即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还属于胁从犯,综合全案,可能就是主犯了。对于胁从犯,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地认定及处罚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 我国刑法对胁从犯是怎么规定的,胁从犯认定注意什么 《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认定胁从犯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 2.注意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在共同犯罪中,胁从犯的作用可能发生转化。胁从犯在犯罪过程中可能尝到了犯罪的甜头,而在以后的共同犯罪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取代了原先的主犯甚至首要分子。 该内容由 方杰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