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辞退员工补偿何时能发放? |
释义 | 辞退员工补偿应在15天内发放。补偿金按员工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月工资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标准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补偿金计算基数是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加班加点劳动报酬。如果单位迟迟不支付补偿金,员工可投诉劳动监管部门。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辞退员工补偿应在15天内发放,如有违法情况可投诉。 法律分析 一、辞退员工补偿何时能发放? 辞退员工补偿发放的时间应当是在15天之内赔偿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赔付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什么?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问题,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11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而对于上述条款中的“工资”的范围,按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的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予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在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这一问题上,最容易引发混淆和纠纷的地方常见于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是否包括加班加点劳动报酬的问题。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加点劳动报酬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应包括加班加点的劳动报酬。 综上所述,单位辞退员工的话,如果是没有合理理由,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办理好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后的半个月内,要将补偿金发放到位。在计算的时候,主要参考员工的工作年限。如果单位迟迟不给补偿金,员工可以到劳动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在现实生活当中,劳动者如果被违法辞退的话,他们第1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赔偿金什么时候能够发放,以及具体能够发放多少赔偿金,标准的话是按照劳动合同法当中的47条的规定,而发放的时间是在15日之内完成,一旦出现不予发放的情况,可以投诉。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单位辞退员工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金的发放应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的15天内完成,并根据员工工作年限进行计算。如果单位未按时支付补偿金,员工可以向劳动监管部门投诉。劳动者在面对非法辞退时,最关心的是赔偿金的发放时间和具体金额。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赔偿金应在15天内发放,具体金额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确定。如果单位拒绝支付,员工有权进行投诉。 法律依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二十条 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 特区企业职工可按照劳动合同规定,向企业提请辞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一条 【经济性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